
刺蛾類害蟲的幼蟲俗稱荊條虎、洋辣子,是園林主要食葉害蟲。以幼蟲群集在葉片背部啃食葉肉, 7-9月份是危害盛期。幼蟲肥短,身體覆蓋有毒刺毛,觸及人體皮膚后,毒刺留在皮膚內(nèi),引起紅腫和灼熱劇痛。因此,在居民區(qū)、公園、行道樹等綠化區(qū)域尤其需重視對刺蛾類害蟲的防治。

危害特點
刺蛾屬鱗翅目刺蛾科,分布廣泛,遍及全國,食性雜,主要危害榆葉梅、海棠、三角楓、白蠟、刺槐、懸鈴木、大葉黃楊、香樟、石楠、梅花、月季、紫薇、楊、柳等120多種植物。


低齡幼蟲群居葉背危害,啃食葉片下表皮及葉肉,僅存上表皮,形成透明枯斑;3齡后分散危害,取食全葉,可將葉片吃光,僅留葉脈與葉柄,嚴重影響園林植物的生長,甚至造成植物枯死。
刺蛾種類

園林植物上發(fā)生的刺蛾種類較多,危害較重的主要有黃刺蛾、桑褐刺蛾、扁刺蛾、麗綠刺蛾、褐邊綠刺蛾、兩色綠刺蛾等。

黃刺蛾

褐色綠刺蛾

麗綠刺蛾

桑褐刺蛾


扁刺蛾
發(fā)生規(guī)律

北方地區(qū)一年發(fā)生1代,長江下游地區(qū)2代,少數(shù)3代。以老熟幼蟲在枝叉等處結繭越冬。1年發(fā)生1代地區(qū),5月中旬開始化蛹,6月上旬開始羽化、產(chǎn)卵,發(fā)生期不整齊,6月中旬至8月上旬均可見初孵幼蟲,7、8月份危害最重。1年發(fā)生2-3代地區(qū),第1代幼蟲發(fā)生期為5月下旬一7月中旬;第2代幼蟲發(fā)生期為7月下旬一9月中旬;第3代幼蟲發(fā)生期為9月上旬一10月。以末代老熟幼蟲結繭越冬。


(常見刺蛾的危害和生活習性)

。ù潭晗x繭)
防治方法
噴藥快速殺蟲
當蟲害發(fā)生時,選擇低毒高效園林殺蟲劑進行葉面噴霧快速殺蟲:
方案1、 “蛾螟清”20毫升兌水15公斤,每瓶兌水150公斤均勻噴霧,對抗性害蟲、暴食性害蟲特效。
方案2、“斯葉例除”或“蟲螨清”30毫升兌水15公斤,每瓶兌水100公斤均勻噴霧,高效防除各類食葉害蟲。
方案3、“飛攻”40毫升兌水15公斤,一瓶兌水80公斤,葉面均勻噴霧,同時防除食葉害蟲和刺吸式害蟲。
方案4、“全貫旺”或“蠻功”15毫升兌水15公斤噴霧防治,廣譜高效殺蟲,地上、地下害蟲全殺滅。

。▓@林高效低毒殺蟲劑)
生物防治
幼蟲發(fā)生期施藥噴灑苦參堿、藜蘆堿、滅幼脲、除蟲脲,加入滲透劑琳海奇強可提高防效;選用白僵菌等,在雨濕條件下防治1至2齡幼蟲。
其它防治
大多數(shù)刺蛾類成蟲有趨光性,在成蟲羽化期,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。冬季結合清園、修剪,樹干涂白等方法消滅越冬蟲繭。